西安科技大学拟推荐以下项目申报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根据《关于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对拟推荐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期7天,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期限内有异议,可实名提交异议材料或电话反映,联系电话:85583053,受理单位: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处。具体公示内容如下:
一、1、项目名称:
风积砂似膏体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及应用
2、完成单位: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
3、完成人:吕文宏(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 张华兴(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 巍 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刘鹏亮(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晓利 (西安科技大学)、赵立新 (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吴群英(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崔 锋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郭永平(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郑天斌(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李建民(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
4、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采矿工程中的特殊采煤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煤矿企业控制因地下开采造成的地表沉陷,进而解决因沉陷引起的破坏问题,尤其适用于我国西部环境脆弱区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本项目釆用理论分析、相似材料模拟、数值计算、室内实验、现场实测等多种方法,多学科技术人员联合攻关,主要在充填开采岩层移动控制理论、风积砂似膏体充填材料配比、充填工艺系统、综采充填新型密封方式、充填开采工业性试验与现场实测等方面开展了研究,有关成果成功应用到榆阳煤矿2307似膏体综采充填试验工作面。
5、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国别 |
知识产权类别 |
项目名称 |
申请号 |
授权号(批准号) |
|
|
中国 |
实用新型 |
充填支巷密闭装置 |
|
zl201320194924.0 |
|
|
中国 |
发明专利 |
充填密封装置及其充填方法 |
201310419309.x |
|
|
|
中国 |
实用新型 |
充填密闭装置 |
201320570863.3 |
|
|
|
中国 |
发明专利 |
一种充填膨胀材料 |
201310544630.0 |
|
|
|
中国 |
发明专利 |
黄土粉煤灰基的煤矿充填材料及其填充方法 |
201410035688.7 |
|
|
|
中国 |
发明专利 |
采空区顶板下沉监测设备 |
201420051881.5 |
|
|
|
|
二、1、项目名称:复杂矿井通风系统三维动态仿真与全风网监测系统研究
2、完成单位: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
3、完成人:张 森 、李龙清、王建文、吴奉亮、延光生、常心坦、路根奎、闫振国、来 社、王红刚、南 伟
4、项目简介:本课题研究形成了“矿井通风辅助设计系统”(简称minevent)与“复杂矿井通风系统三维动态仿真与全风网监测系统”(简称3dminevent)两套系统。解决了柠条塔矿在通风管理中面临的难题,同时在其它矿井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果。如2012年课题组成员应用minevent系统为甘肃海石湾煤矿火灾后井口启封制定了通风方案。3dminevent在最近1年内已在黄陵矿业集团下属煤矿、陕西黄陵建庄煤矿进行了成功的推广应用。
5、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国别 |
知识产权类别 |
项目名称 |
申请号 |
授权号(批准号) |
|
|
中国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复杂矿井通风系统三维动态仿真与全封网监测系统 |
【3dminevent】v1.0 |
2013sro15979 |
|
中国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矿井通风辅助设计系统 |
【minevent】v1.0 |
2013sro16354 |
|
三、1、项目名称:“三软”煤层自燃火灾预测预报技术
2、完成单位:陕西陕煤澄合矿业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
3、完成人: 屈永利(澄合矿业有限公司)、 许满贵(西安科技大学)、 叶东生(澄合矿业有限公司)、袁晓翔 (澄合矿业有限公司)、 董养存 (澄合矿业有限公司)、 贾海龙(澄合矿业有限公司)、 吴新选(澄合矿业有限公司)、 张存乾(澄合矿业有限公司)、任宏安(西安科技大学)。
4、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采矿中“三软”煤层采空区及煤体巷道自燃火灾预测预报,项目釆用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建立了澄合矿区“三软”煤层自燃预测预报的气体指标体系和温度指标体系。
(2)发明了澄合矿区“三软”煤层自燃实时预测预报的手持式温度探测仪。
(3)掌握了澄合矿区“三软”煤层综采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
(4)掌握了澄合矿区5#煤层综采面自燃火灾预防安全开采的关键参数—自然发火期和工作面最小推进速度。
5、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国别 |
知识产权类别 |
项目名称 |
申请号 |
授权号(批准号) |
|
|
中国 |
实用新型 |
手持式煤体温度检测仪 |
zl201220375615.5 |
2012080100547600 |
|
四、1、项目名称:电梯无线应急通信系统
2、完成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终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完成人:李文峰、韩非、徐克强、李国民、李志华、刘荣灿、刘粉、熊露、盛仁磊、王英姿、董旭。
4、项目简介:为了加强电梯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西安科技大学与西安终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电梯无线应急通信系统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突破了电梯状态实时监测、故障报警和发生事故时乘坐者对外进行紧急呼救的“最后一公里”技术“瓶颈”,为乘坐者提供了一种及时有效、方便可靠的通信保障;同时强化了对电梯设备,电梯使用单位及电梯维保人员的监控管理能力,对保障电梯安全运行、减少电梯事故发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系统包含两部分:一个是电梯无线应急通信机顶盒,另一个是电梯安全远程监管软件。系统采用gsm技术用于对外紧急呼救以及采集电梯八路信号用gprs远程推送到服务器,具有资料管理、实时监控、故障管理、维保管理、违章管理、公告通知、报表管理、系统管理等等模块。定型了二件工业产品,即电梯无线紧急报警系统和电梯安全远程监管系统机顶盒。
5、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类 别 |
项目名称 |
国家
(地区) |
授权号 |
权利人 |
发明人 |
实用新型 |
电梯无线应急通信系统 |
中国 |
zl201120551145.2 |
西安终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徐克强、韩非、李文峰、午宪俊、成丹、李志华、蒋玉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电梯无线应急通信系统软件v1.10 |
中国 |
2012sr042217 |
西安终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西安终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五、1、项目名称:岩层变形光纤传感检测方法
2、主要完成人:柴敬,李毅,刘金瑄,张丁丁,朱磊,王振平,杨建华,张桂花,刘延欣,王春耀,姜春才
3、主要完成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4、项目简介:本项目研究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进行岩层变形多点测试的方法,建立光纤光栅多点传感和应变传递理论,设计用于岩层变形检测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国内首次将光纤光栅技术应用于煤矿松散层应变进行实时监测,填补了国内、外将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应用到松散地层沉降变形监测的空白。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以在我国华东地区因松散层沉降变形发生立井井壁破坏矿区推广应用。在实验室应用的同时,2008年在红柳煤矿进行巷道变形监测,2009年、2011年、2012年先后在济三煤矿风井、鲍店煤矿工业广场主副井和东滩煤矿西风井的松散层沉降变形的长期监测,以及注水试验和注水工程的监测得到应用,实现了24小时无人值守实时在线监测。
5、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国别 |
知识产权类别 |
项目名称 |
申请号 |
授权号(批准号) |
|
|
中国 |
发明专利 |
埋入式微弯光纤传感器和微弯光纤传感器埋入与测试方法 |
|
zl200410073021.2 |
|
|
中国 |
发明专利 |
光纤光栅锚杆测力计装置及监测锚杆应力变化的方法 |
|
zl200810151099.x |
|
|
|
中国 |
发明专利 |
检测锚杆锚固力的光纤光栅检测系统装置及检测方法 |
zl201210314512.6 |
|
|
|
中国 |
发明专利 |
厚松散岩土层底部注水沉降变形模拟装置及沉降模拟方法 |
zl201310484472.4 |
|
|
|
中国 |
实用新型专利 |
厚松散岩土层底部注水沉降变形模拟装置 |
zl201320638544.1 |
|
|
|
六、1、项目名称:
气溶胶类物质对矿井瓦斯的控爆研究
2、完成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3、完成人:罗振敏,邓军,程方明,文虎,王秋红,蔡周全,陈晓坤,王华,马砺,张嬿妮,肖旸
4、项目简介:
项目采用实验测试、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开展了系列气体爆炸特性测试实验装置的研制,瓦斯爆炸特性及过程研究、气溶胶类物质的物化特性研究、系列气溶胶类物质对瓦斯的控爆特性研究、气溶胶对瓦斯的抑爆机理研究等一系列工作,并进行了气溶胶类物质对瓦斯控爆的放大实验等。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提出了利用纳米特性效应的气溶胶类物质进行瓦斯控爆的新思路;
(2)自行研制和改进了四种不同的气体爆炸控爆实验测试装置,完成单组分、双组分冷气溶胶和多组分热气溶胶抑制瓦斯爆炸的研究。
(3)基于flacs专业气体爆炸模拟软件,通过增加热通量辐射模型,对密闭容器内惰性气体抑爆前后的瓦斯爆炸进行了数值模拟。
(4)基于稳态法原理和gaussian量子化学计算软件,推导出低温下瓦斯爆炸总包反应速率方程,对低温阶段瓦斯爆炸自由基链式反应进行了微观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5)提出了综合瓦斯爆炸控制机理,揭示了不同组份气溶胶类物质抑制瓦斯爆炸的本质。
(6)基于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其性能相似原理,提出了cl、n、p可以代替瓦斯爆炸过程中的活性基团ho2、oh、hco进行反应。
5、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1)论文
序号 |
论文题目 |
发表刊物 |
检索情况 |
1 |
experiment study on flam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as explosion |
2007ismsst,partb |
istp |
2 |
瓦斯爆炸微观动力学及热力学分析 |
煤炭学报,2006,04 |
ei |
3 |
硅藻土粉体抑制瓦斯爆炸的实验研究 |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0, 27(4) |
ei |
4 |
超细al(oh)3粉体浓度对甲烷爆炸压力的影响 |
煤炭学报, 2009, 34(11) |
ei |
5 |
inhibiting effect of al(oh)3 and mg(oh)2dust on the explosions of methane-air mixtures in closed vessel |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2, 55(5) |
sci、ei |
6 |
瓦斯煤尘爆炸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 |
煤炭学报, 2009, 34(7) |
ei |
7 |
水系抑制剂控制瓦斯爆炸的实验研究 |
煤炭学报,2006,05 |
ei |
8 |
effect of co2 on explosion limits of flammable gases in goafs |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20(2). |
ei |
9 |
初始压力对矿井可燃性气体爆炸特性的影响 |
煤炭学报, 2011, 36(3) |
ei |
10 |
受限空间可燃性气体爆炸特性的对比 |
煤炭学报, 2009, 34(2) |
ei |
(2)专利
国别 |
知识产权类别 |
项目名称 |
申请号 |
授权号(批准号) |
中国 |
国家发明专利 |
可燃性气体、粉尘爆炸、传播及抑爆特性测试装置 |
|
zl200910022903.9 |
中国 |
国家发明专利 |
煤矿回采采空区的气体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
zl200910021274.8 |
中国 |
实用新型专利 |
用于煤矿瓦斯、煤尘爆炸的无电源自动隔爆装置 |
|
zl200920244942.9 |
中国 |
实用新型专利 |
一种用于可燃气体及粉尘输管道的产气式阻爆装置 |
|
zl201020193090.8 |
七、1、项目名称:
黄土沟壑区煤油气共生矿井耦合灾害防治关键技术
2、完成单位: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西安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3、完成人:王双明,闵龙,王苏健,虎维岳,邓军,谢文兵,邓增社,原德胜,师同民,唐恩贤,程建远
4、项目简介:
项目主要开展黄土沟壑区致灾地质因素精细探查技术、巨厚松软砂岩水岩耦合致灾机理及水害综合防治技术、煤油气共生煤层自燃与瓦斯耦合灾害协同防控技术、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项目取得了如下的创新成果:
(1)建立了黄土沟壑区精细地质探技术体系。揭示了巨厚黄土层的地震响应和电性特征,创立了黄土沟壑区地震探查观测系统,创新了黄土沟壑区地震探查资料处理方法,研发了富水性探测的技术和方法。研发了低高阻黄土屏蔽条件下塬面瞬变电磁法 塬面边缘直流电法 井下直流电法综合探测技术,突破了巨厚黄土覆盖区含水层富水性探测技术难题。
(2)提出了水害致灾源截流改造与超前疏导顶板水害综合防治技术。首次研发了井筒穿越巨厚基岩含水层水害注浆截封防治技术体系,研发了顶板非均质含水地质结构定向探放技术。
(3)揭示了煤油气共生矿井煤层自燃与瓦斯耦合灾害特征,创建了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提出了煤油气共生易自燃矿井火灾综合监测预防应急技术,建立了煤油气共生矿井自燃与瓦斯耦合灾害协同防控技术体系。
(4)提出了巷道支护承载结构补偿原理及方法,开发了强矿压破碎软岩巷道围岩控制关键技术,形成了黄陇煤田强矿压巷道围岩灾变控制技术体系。
5、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国别 |
知识产权类别 |
项目名称 |
申请号 |
授权号(批准号) |
中国 |
发明专利 |
提高巷道底板锚杆锚索成孔效率和锚固性能的装置及方法 |
|
103410542a |
中国 |
发明专利 |
煤矿回采采空区的气体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
101487388 |
中国 |
实用新型专利 |
矿用无线自组网测温装置 |
|
201392249 |
中国 |
实用新型专利 |
一种在煤矿巷道内顺层超前探测含水构造的直流电法方法 |
|
101603423 |
中国 |
软件著作权 |
三维地震数据体微机可视化解释软件v1.0 |
|
2012sr004099 |
中国 |
软件著作权 |
矿井多元地质信息集成技术软件v1.0 |
|
2011sr062160 |
八、1、项目名称:大采高开采围岩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基础研究
2、完成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3、完成人:来兴平、伍永平、曹建涛、单鹏飞、崔峰、孙欢
4、项目简介:
本成果属于矿山工程技术基础科学及应用领域。本项目开展特厚煤层大采高开采工艺的应用研究,根据工作面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工艺技术参数,确保大采高综采成功应用。
本成果技术在特厚复杂难采煤层安全开采与环境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我省煤炭资源与环境的安全、协调和绿色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对于保护煤炭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安全生产、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与环境安全均具有重大意义。
5、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专著与论文
编号 |
著作或论文名称 |
主要作者 |
刊名 |
卷期页 |
1 |
复杂条件下采空区煤岩失稳辨识与灾害控制基础研究 |
来兴平,伍永平 |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0年 |
2 |
large-three-dimensional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n a high and steep slope stability of open-pit mines |
lai xingping, shan pengfei |
3rd isrm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 |
2013,425-430 |
3 |
hybrid assessment of pre-blasting weakening to horizontal section top coal caving (hstcc) in steep and thick seams |
lai xingping, shan pengfei, cao jiantao, sun huan, suo zhengyong, cui feng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4,24(1):31-37 |
专利
国别 |
知识产权类别 |
项目名称 |
授权号(批准号) |
|
|
中国 |
发明专利 |
围岩失稳声光电集成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
zl200910021931.9 |
|
|
中国 |
发明专利 |
煤矿采场固-液-气三相介质耦合作用模拟实验装置 |
zl.200910021931.9 |
|
|
中国 |
发明专利 |
一种急倾斜特厚煤层顶煤综合弱化方法 |
zl.201310152934.2 |
|
|
中国 |
实用新型 |
配比实验岩样制作仪 |
zl.201320258018.2 |
|
|
中国 |
实用新型 |
围岩失稳声光电集成测试系统 |
zl.200920032511.6 |
|
|
中国 |
实用新型 |
用于抽放瓦斯或注水用的摩擦式多功能封孔器 |
zl.201120086117.8 |
|
|
中国 |
实用新型 |
煤矿采场固-液-气三相介质耦合作用模拟实验装置 |
zl.201120120773.5 |
|
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处
2014年3月12日